News

校园动态

疫情蔓延全球,还要出国留学吗?



 fcf319456faab6bdb75c36cf3e927d83_640_wx_fmt=jpeg&tp=webp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_副本.jpg

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,深圳出国留学生人数众多,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,许多国外高校不得不停课或改成线上教学,中国留学生是该继续留守他乡还是应尽快回国?这是海外留学生们不得不面对的一道选择题,他们又会如何应对疫情中的诸多变数?在过去的两周里,我们对SIFC海外校友展开了追踪访谈,推出全球校友抗疫故事系列,进行了六场线上直播,让家长们了解到全球疫情下留学生们的真实境况与心声。

 

1588646073(1).jpg


各国留学生都正经历着艰难的生存和学习状态,疫情给所有期待出国深造的人们“兜头浇了一盆冷水”,也引发了很多家长的思考:


疫情之下,是否还应该将孩子送出国去深造?



这个问题,因不同的个人情况和综合考量而见仁见智。而如今的我们该如何看待留学?希望深圳国际预科学院傅腾霄院长作客深圳都市频道《市民文化大讲堂》时的讲话,能带给有此困惑的家长一些启示。



2019年7月,傅腾霄院长应深圳市委宣传部领导下的《市民文化大讲堂》之约,作了一场 “我们为什么要出国留学的” 报告,该报告后分上、下集分别在2019年7月及2020年3月由深圳卫视视频多次播出。报告不但较详细地介绍了中国的百年留学史,还在中西方教育特色的对比中,谈到西方教育若干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。报告的最后提到,我们的广大留学生们,完成学业后,无论身处何地,都应保有当年的赤子之心。这不但是教育的最高境界,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。

640.webp (4).jpg

 

SIFC创院院长傅腾霄教授,是业内资深的学者、教育家、文学家,深圳国际教育先锋人物,在国际教育领域深耕二十余年。曾任深大师范学院创院副院长,是北大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,担任中国多家学术研究会高职,多次获省级以上优秀社科成就奖。获“深圳教育十大领军人物”称号。

 



傅腾霄教授《市民文化大讲堂》

留学 从前与现在

2019.07.07

观看视频点击下方链接:

 




傅腾霄教授《市民文化大讲堂》

留学史 数风云人物

2020.03.06

观看视频点击下方链接:


 




一百多年来,中国的留学史话,异常丰富,留学归国后为祖国乃至全人类做出贡献的杰出人物群星璀璨。詹天佑、茅以升、胡适、傅斯年、梁思成、蔡元培......然而这些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名字正渐渐被人遗忘。

 

出国留学是为了什么?在如今贩卖知识的年代,可能是为了一张文凭,一个身份,一种荣耀......


而我们也快要忘记了,胡适先生曾经说过“教育是给人戴一副有光的眼镜,能明白观察;不是给人穿一件锦绣的衣服,在人前夸奖。”


真正的“有效教育”,强调的是对人本身的完善。教育的价值在于唤醒个体潜能,帮助人类找到自己倾其所爱的那些事。

 

从这个角度来看,为什么要选择出国留学呢?

 

一. 开阔视野,感受多元文化。在跨文化交流中,求同存异,保持批判精神,成为拥有国际化视野的世界公民。

 

二. 以学生为主导的学习方式,没有所谓“标准答案”,只有自由不设限的探索——比成绩更重要的是态度,对人生的态度,对社会和国家的态度。

 

三. 在自由愉悦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兴趣,发自内心的爱会提供源源不断的自主学习动力。

 

四. 培养独立生活、应对各类复杂情况、人际交往沟通的能力。

 

 

美国大学教育中有最值得我们借鉴的两个经验。

一、通识教育

 

通识教育在国内外都有悠久的传统,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和国外的古希腊、文艺复兴时代都有其雏形。

 

通识教育不止讲授单一、狭窄的谋生技能,而是传授给学生融汇贯通的全景知识体系。即以人为核心,而不是以岗位技能为核心。

 

20世纪下半叶,文化陶冶和心灵关注再次成为人们的视点,通识教育重归教育系统,受到世界多所大学的关注。它以人的心灵成长和全面发展为目标将成为未来时代的刚需。

 

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虽有共同点,但具体的做法并不一致。以哈佛大学为例,距今已探索了五十年,形成了比较稳定且完善的课程体系。它的核心是要求学生广博学习,建构立体知识体系(对整个世界的深刻认知)。为此开设了87门课程,可谓包罗万象。例如:美国诗歌,中国故事,《神曲》中的宇宙,古希腊神话英雄,什么是革命,能源与环境、全球化与经济发展、世界战争与全球变革等等。在哈佛大学内从每个学院寻找合适的教授,重新研发设计课程,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通识教育学分体系。

 

而内地部分大学像北大、清华也已经开始关注通识教育,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也推出了通识教育国际化政策,赋予学生更开阔的视野和完善的知识结构。

 

 

二、如何对待“无用的知识”

 

庄子说:无用之用,实为大用。在对待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知识学习的问题上,国内很多大学还停留在解决问题本身,对于今天看似无用,但未来可能有用的东西并不能做到及时探索。而在最讲究实用主义的美国,著名大学却早已带头引进了不少“无用”的研究,引人深思。

 

上世纪的上叶,美国一位名医亚伯拉罕·弗莱克斯纳(1866-1959)创办了一间研究院,称为“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”。这所研究院的最大成就是成为了跨学科的研究典范。

 

为了让一位哈佛大学的教授来研究院工作,弗氏先给他发了津贴,对方写信询问:“我来普林斯顿的任务是什么?”弗氏回答:“普林斯顿没有任务,只有机会。”后来,弗氏专门写文章解释这种“无用之用”。他说:“一首诗,一幅画,一部交响乐,一条数学公理,一个崭新的科学发现,这些成就本身就是大学、学院、研究机构存在的意义。”“不要过于关注实用性的概念”。

 


 

面对疫情,最重要的是调整好心态,提升自身的竞争力,为未来的机会做好充分准备。如果考虑留学,就先想明白为什么留学,把自己留学的目的变成内驱力,做好长远规划,时刻激励自己。坚持不懈地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,一定会收获梦校的offer!全国开学时间延迟,也推动着所有教育工作者在这样特殊的时期,静心思考,做出改变。疫情带来的“停顿”也许是个礼物,我们在其中所做出的探索可能恰恰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。教育者们有责任让学生从这一段独特的经历中收获智慧。人生是一个大考场,社会、家庭、学校,都需要用实际行动提交答案,孩子们会悄然把我们的答案放在心上,这将对他们的人生产生深远影响。国际化学校并不是SIFC的本质,国际教育只是我们的育人路径,“融汇中西,坐言起行”才是我们的育人核心。重要的不是一张英文文凭和依附其上的虚荣,而是广阔高远的视野,是多元辩证的思维模式。“愿你历尽千帆,归来仍是少年”,这不仅是留学的至高境界,更是人生的至高境界。

 


 

640.webp (3).jpg








Contact

地址:深圳市宝安区国际艺展中心艺展四路8号
电话:400-926-1666
座机:86-755-26534780
邮箱:admission@sifc.net.cn

SIFC